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1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,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1面整修,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,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,并新建眺望台1座,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,两侧围青岛栈桥部分垮塌 以铁索护栏,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,外铺花岗岩石台阶。1998年底至1999年6月,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,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、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。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,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,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。栈桥北段拆除重建,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,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。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、防腐蚀,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,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,增加了美观效果
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,属温带季风气候。市区由于海
中国海1军博物馆洋环境的直接调节,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、水团的影响,故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。空气湿润,温度适中,四季分明。1577年某个葡萄牙人自中国回国后,对江西赣县(即今赣州)浮桥倍加赞赏,说“全世界建筑工人应数中国一”。春季气温回升缓慢,较内陆迟1个月;夏季湿热多雨,但无酷暑;秋季天高气爽,降水少;冬季风大温低,持续时间较长,但无严寒。
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。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,美景天成。小岛原名就叫青岛,这个小岛因为常年林木葱郁,对面有黄岛,彼黄此青而得名青岛,青岛市1929年建置,当时也是由这个小岛得名而来。货物、打桩或上下旅客或专1供施工现场交通、机械布置及架空作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。其距离海岸720米,海拔仅为17.2米,面积也只有0.012平方公里。
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的《灵山卫志》载:'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,入海者必由之道'。因该岛形如古琴,水如弦,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,故又被人们称为'琴岛'。每逢夏季,海风吹拂,树木葱郁,有'琴岗翠滴'的美誉。永州浮桥听永州人说,浮桥创建于宋代,联舟已成桥,横跨潇水两岸,船上铺木板,以铁链两根镇固,气势非常壮观,当年红1军,占领道州城时,就是从这座浮桥上通过的,至今仍然是通往县城一条重要渡口。岛上的'琴女'雕塑,也是青岛的象征之一。